找到相关内容6516篇,用时6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长安佛教简略概述

    般若系之大乘经典,与龙树、提婆系之中观部论书之翻译。所译之经典,对我国佛教之发展有巨大之影响。《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道生传于南方,经僧朗、僧诠、法朗、至隋之吉藏而集三论宗之大成;再加上《大智...皇帝,然而他宠信宦官和藩镇割据,造成“安史之乱”,所以他又是一位致祸的皇帝。   玄宗在位时期,三论宗、天台宗、唯识法相宗、禅宗等大乘佛教宗派已经相继建立。开元四年(716),善无畏来到长安,玄宗请...

    弘学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3393389.html
  • 不空三藏是长安佛教和五台山佛教的一位重要高僧

    释迦牟尼的教法分为显教、密教。一般来说,显教有大乘、小乘之别,而不空则是以显教作为大乘佛教与秘密佛教相对,所以他常称显教为方广大乘、密教为秘密大乘,或称显大乘与密大乘大乘显教与大乘密教。大乘密教又名真言...对于佛教的戒律,他不仅在密宗内部传授大乘菩萨戒、菩提心戒和三世无碍智戒,就是一切有部律他也弘扬。这就说明他有一种相互吸收、融为一体的统一思想。   不空的密法思想,是以金刚乘瑜伽密教为主,同时也辅之持...

    崔正森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3493391.html
  •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

    rdquo;义偏于“无”而有所不及,无论言“非有”,还是言“非无”,落脚点都在“无”。而大乘佛教哲学的&...于“无”而有所不及,无论言“非有”,还是言“非无”,落脚点都在“无”。而大乘佛教哲学的“空&...

    麻天祥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1993674.html
  • 解脱大乘天论—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

    与我世世有怨。我虽有善意向之。而故欲害我。阿难有至意。得成无上道。菩萨行羼提波罗蜜。忍辱如是。   可以说,想把大乘菩萨思想彻底从原始佛教中剔除是不大可能的。再说,即便是原始佛教中没有菩萨思想,也是修习大乘的基础,济群法师说:   佛法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解脱,就是解脱惑业,解脱痛苦,解脱生死,解脱轮回。由此,而能了无挂碍,得大自在。关于解脱的修行,首先,应认清解脱的意义。在盛行大乘佛教的中国...

    王惕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293684.html
  • 长安佛教历史进程概论

    他一生共译佛教经典35部,294卷。后来的《开元录》则记载他一生共译74部、384卷。罗什在长安所弘扬的主要是根据般若经而建立的大乘中观学说。另外,在戒律方面译出《十诵律》及《比丘戒本》,于禅学方面译...面面俱到,当时印度大乘佛教的精华基本上都传译到了中国。有唐一代译出的佛典,总数达到372部、2 159卷,大约有一半以上是在长安翻译的。   经典译传的高度发达带动了义理辨析的空前高涨,当时长安城里云集...

    增勤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693695.html
  •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

    灵,此“一”就是佛的精感,也就是说五岳四渎得到佛之精感的寓托,使五岳四渎不再是水土的堆积,而充满了佛的神趣。   这个观点是从慧远的法身观而来,法身观源于印度大乘佛教时期,原指佛有三身:法身、化身、...  关键词:佛教 山水诗 慧远 谢灵运 宗炳 形尽神不灭论   作者简介:游芳铭,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将我的论文定名为“名僧与山水的对话——试论慧远对晋宋山水诗的影响”,套句佛语来说是...

    游芳铭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3893789.html
  • 禅七与禅宗

      小乘禅与大乘禅还是属于印度佛学的范畴,没有摆脱印度佛教的根本特征。佛教传入中国,最终要受到中国人的改造,形成中国人自己的理解。魏晋南北朝时中国佛教分成了南北两派,南方佛教重视理论的研究,侧重于...而得名的一个派别,因此以禅作为本宗的法门,无疑这是禅宗最大的特点。但是禅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印度佛教的小乘禅数和大乘佛教的三昧禅,也不是其它中国佛教派别,如法相宗的瑜伽行、净土宗的念佛禅、天台宗的止...

    印顺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4294078.html
  • 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乃是大乘佛教“六度”之一,“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这既指给予他人以物质上的帮助,还指给予他人以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灵上的满足,使他人摆脱匮乏、痛苦,消除困惑、烦恼,远离一切怖畏、恐惧。布施既可施...   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陈坚   提要:所谓“人间佛教”是指为求得人间和谐而实行人间布施的佛教。中国佛教一直以来所践行的“人间佛教”乃是太虚模式的“人间佛教”,其内容...

    陈坚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994120.html
  • 莲池大师的净土判教思想

    佛教判教思想整体所公认的价值体系结构,这就从理论上确定了净土宗大乘佛教的地位。同时又通过“要、弘二门”和“二行二业”的分判,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净土法门所摄受的范围,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净土宗“念佛为宗、...   二、判教   中国佛教的判教思想大致发端于南北朝时期,而在隋唐时期走向成熟。判教思想的产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关于判教的起因,黄忏华认为:   “中土判教的起源,凡有两...

    德澄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1095063.html
  • 民族和宗教

    去印一切法,合乎三法印者,无论是否出于佛亲口所说,便是佛法,否则就不是。这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佛教主要分两派: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或上座部佛教),前者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等...  世界宗教是上述宗教发展3个阶段的最后一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三大世界宗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最晚,出现于7世纪。这些宗教之所以称为“世界宗教”,在于...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2395107.html